由知名媒體人蔡詩萍主持,聽聽創意大師 姚仁祿和北京奧運指定照明家姚仁恭談創意。
"設計是解決問題的過程,如果沒有問題就沒有設計..."
"設計是科學與美學的結合...設計是有對錯的,如果沒有對錯,那是藝術..."
"設計就是製造問題..."
"你不用擔心,他們都不知道你在幹什麼..."
"當在一個領域到達一個程度後,要學習把其他領域的東西拿來作為拉高高度的東西..."
"腦袋好不好用不在於重量,而在於這一千億個腦細胞之間有多少聯結..."
"你真的想要做一個很大的突破時,你找最簡單、最小的事情,把它做到最好..."
"重視細節非常有能力,所以就容易控制大局..."
"負責任的設計者就是要在事情可能發生錯誤前就先預測到、防範到..."
"M型社會的本質所要闡述的是什麼?M型化是一個分佈移動的概念,但所有社會都應該是常態的鐘型分佈..."
"每個人只要用力地過日子,都可以過一個他可以過的很開心的日子,但不是廣告上的那種日子..."
2008/12/26
「創意若水‧無所不在」創意姚言講座
2008/11/21
NOKIA N96 BRUCE LEE Limited Edition Promotion Video
Nokia N96出了一款限量版,消費李小龍,也算是一種Co-brand。隨機附送李小龍公仔、手機吊式、印刷簽名肖像的背蓋,還有一些隨機附載的李小龍影片、照片。原價600 USD,李小龍加持後賣1300 USD,限量的代價還真不小。此外,行銷短片拍的很有趣,看了讓人有一股莫名的"中國人驕傲":)
以無法為有法,以有限為無限...李小龍
2008/10/16
口紅效應 (Lipstick effect) 隨想
早上開車聽財經起床號,王文華跟陳鳳馨今天談的行銷主題是「護唇膏行銷」,聽了一半就到了,沒繼續聽下去。根據前半段的談話內容,護唇膏行銷似乎想談的是口紅效應(Lipstick effect)的延伸議題。姑且不論他們後來聊了什麼,口紅效應這現象倒是引起了我的興趣,花了一點時間扒一下網路資料。
口紅的銷售量在美國911事件後那段期間急遽上揚,雅詩蘭黛Estee Lauder董事長Leonard Lauder觀察到這個現象,因而提出「口紅效應」(Lipstick effect)這個詞彙。這現象大體上是在説明經濟不景氣時,人們傾向購買小額但可滿足自己的東西。
不只是911事件後,每次只要經濟開始滑落,口紅的銷量就會相對的增加;這是一個有趣的現象。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每個人可支配的錢相對變少,很多經濟好的時候會買的奢侈品在這時候就買不下手。但對多數人來說,要完全不消費極其困難,總是要適時地在可支配範圍犒賞自己一下。在這種情況下,口紅成了女人的最愛;這是一種單價較低(相較於其他彩妝產品),而且效果容易突顯的產品。不只如此,據說不景氣的時候,深色或鮮艷的口紅銷路特別好。大概如主持人所講的,是因為省下了其他彩妝,只好突顯口紅的存在吧!
潤色護唇膏價格比口紅便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取代效果。在不景氣的時候,口紅可能取代了其他諸如眼影、腮紅之類的彩妝產品;但在「非常」不景氣的時候,潤色護唇膏可能就進而取代了口紅。護唇膏的目的就是保濕及護唇,而口紅是為了妝點,在不景氣的時候,護唇膏加入潤色功能,護唇膏彩妝效果或許不如口紅,但在「非常」不景氣的時候可能足以發生取代效應。
這是一種有威力的行銷手法,不過賣得好不代表安全。ㄧ個產品被視為護唇膏,它就沒有所謂卸不卸妝。可是這些潤色護唇膏當作護唇膏來行銷,但卻挑戰唇彩。為了遂行潤色、防曬效果,加進了化學性防曬成分、化學性色料、香料、精油等,這樣的成分當護唇膏用安不安全?留給你自己判斷。
關於產品設計,在這樣的消費環境下,你的產品是準備取代別人還是被取代?是否加了哪些元素後可以切入其他市場?哪些產品特徵是基本要件?…你自己想。
2008/09/27
Microsoft's vision on future of personal healthcare
找到今年微軟製作的一段Youtube影片,影片中闡述微軟對於未來個人醫療的遠景。
由於科技的導入,新的人因互動方式也跟著形成;Gesture control、RFID、Display surface、Wireless charger、Digital wallet等。新的人因互動機制出現,在設計人因互動的時候相對提供了手法的多樣性,也延伸了需考慮的相關問題。
2008/07/14
蹓椅子
最近討論一個銀髮族伴侶機器人的設計,牽扯到一些輔行的議題,剛好看到荷蘭設計師Jelte van Geest的這個案例;「Take a seat」。這個設計主要針對的是圖書館情境。透過RFID的配對方式,你可以「蹓」著一張椅子跟你到處找書,想坐就坐,不用擔心「佔位子」這件事;離開圖書館之後椅子會自己回去充電。
其實,輔行可以有很多種服務型態。它可以是指引角色,例如導航;可以是運動輔助,例如載運、支撐等;可以是勞務分擔,例如取物、載物等。在這個例子裡,雖然它針對的不是老人,但卻也提供了另一種思維:我就在你左右,想休息的時候找我。此外,「呼之則來,揮之即去」也是個有趣的互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