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26

Nokia linked Internet UI concept

Nokia發表了一個架構在連結(link)上的概念性介面,這個概念如果可以往語義網絡(Semantic Web)的方向演化,應該會讓個人行動設備在資料庫搜尋上更為簡便。

從影片上這個概念的三個重點在於:
1. Track contacts across services
2. Discover content by following links
3. Easily find relevant contents

詳細文字內容可以參考官網:http://research.nokia.com/research/linkedui


2009/10/22

真實版的哈利波特活書本?

哈利波特場景裡面有很多牆上的掛畫、報紙、書本上的影像都是3D動態影像,壁畫的部分現在有裸視3D技術加持,要實現只是價格問題。至於報章雜誌的部份,可捲曲的電子紙也提供了動態內容的載具,感覺很炫。

接下了要想像的事,放眼週遭的環境,能讓人"靜下來"的空間真的越來越少了;這也是另一種資訊焦慮。此外,再過個十幾年,會自主閱讀可能也算是一項專長。現在的閱聽人越來越沒有想像力,眼睛吸收了大量生動的聲光,但腦袋中自我反芻而產生的想法卻少之又少。

Living Magazine Cover & Spread - Outside Magazine from Alexx Henry on Vimeo.

2009/10/12

肢體是最簡便的溝通媒介

ALPS在CEATEC 2009發表了一項電子溝通模組,利用人體做為傳導,透過肢體接觸傳輸兩個電子設備間的資料。傳輸速度每秒100K,比起藍芽(2M)慢了許多。但這種傳輸方式可以衍生出一些原始的人因互動,例如握手時直接將電子名片上的資料傳到對方行動設備上、需要什麼資料就摸一下該螢幕,很有趣。


DoCoMo這支CF的情境也很吻合。

2009/10/09

我們之間的距離讓手機告訴你

利用手機既有的喇叭與麥克風做為聲納發收的媒介,如此一來,手機就成了一個簡易的聲納測距儀,使用者只需要簡易地用手掌概略遮擋掉其他方向的雜波就可以篩掉不必要的量測數據。想像力跟創意真的無邊無際。

2009/10/05

讓你鬼打牆的機器人地磚



這個機器人裝置讓人感覺像鬼打牆一下,怎麼走都停留在原地。它是利用移動踏墊上的織品纖維感應人的足壓,預判人的行進方向,即時遞補上去。

就如同創作者所說,這個裝置如果應用在虛擬實境上,或許是一個可以思考的點子。

2009/09/24

有什麼事情非得要雙螢幕不可?

最近因為一個設計案,又有設計師重提雙螢幕在個人行動設備上的可能性嘗試。微軟的Courier提供一種情境,外觀像電子書,使用情境像電子筆記本,配合觸控面板、照相機。

回歸到原始點:「雙」跟「大」是不同的概念,「雙」除了也能「大」之外,有什麼事情是非得要雙螢幕不可?

2009/09/16

動手、動口?不如動眼:Nokia Mixed Reality


Nokia研究中心發表了一段影片,揭露Nokia的未來科技願景,名為Nokia mixed reality。包含了一副具眼球追蹤功能的眼鏡,提供瀏覽及選擇功能;一對無線耳機,提供立體音效;一只觸控手鐲,用來找尋及取得媒體。

2009/09/12

重新定義自拍使用情境


你有沒有覺得很多人婚宴上的成長過程影片中,童年階段的相片爸爸始終缺席;因為爸爸始終在相機的後面,自然而然沒有入鏡。現在傻瓜相機越來越聰明,要找到會拍照的人很容易,全家福的照片也變得比較多一點。

Sony出了一款Party-shot (IPT-DS1),這是一款數位相機底座,搭配特定相機的臉部自動對焦功能,可以自動左右旋轉、上下擺動、搜尋人像;這個裝置重新定義了自拍的使用情境。因為沒有“人”在拍照,所以不用憋扭地看鏡頭;因為隨機持續拍照,所以入鏡的人玩自己的,相機拍它的,人物構圖可能比較“生活化”。

套句廣告詞: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Sony Party-shot官網

安全才是兩點之間最短距離


New Zealand發明家Grant Ryan採用復古大小輪腳踏車的樣式復刻,打造出YikeBike。這是一款可折疊式的電動交通工具,讓你能在市區中移動。

總重9.8公斤,電子動力,電子煞車,時速20公里,充電一次30分鐘可行使10公里,最大載重100公斤,收折起來只有67×56×12公分,非常小。要價折合台幣約16萬,價格也是頗驚人。

影片看起來是很輕便悠閒,但是他的騎乘方式讓我覺得很像在耍特技,沒有安全感;特別是下坡的時候。

YikeBike官方網站

2009/07/30

Green Will 國際設計論壇

8月21日在光寶大樓國際會議廳將舉辦一場Green Will 國際設計論壇,邀請ICSID、Red Dot、Icograda、IFI等相關單位的重要人士與會闡述綠色設計。這是免費的論壇,有興趣的人可以上網報名。

活動網址:http://www.boco.com.tw/greenwill/01.htm

2009/03/23

使用者經驗整合設計

Sony Ericsson於2/15在MWC 2009上發表Entertainment Unlimited的公司策略。這個策略主要包含以下三個主要方向:

整合娛樂體驗,將Walkman的音樂體驗、Cyber-shot的影像體驗、Java遊戲及簡訊等與應用程式和服務整合在一起。

擴大娛樂體驗,將行動電話與家中的其他裝置,如電視、個人電腦、音響系統等設備結合在一起,使得手機上的娛樂內容可以方便地在各種不同設備間共用。

融合通訊與娛樂體驗,透過與網站應用以及Sony Ericsson的PlayNow音樂服務結合的方式,以創造更多樣化的內容分享模式。


簡單來說就是做三件事:整合各種娛樂相關的使用者體驗到手機上、連結手機的娛樂體驗到生活周邊設備上、以及透過網際網路的途徑,擴大娛樂分享的範圍。這個策略不算新,但是真的落實第二、三項的公司其實很少。這點Sony算是做得比較深入的。

設計的價值很大的一部分來自於整合:整合內容、整合使用者經驗。今年有些資訊廠家跨入智慧型手機,例如Acer、ASUS等,這些廠家跨入手機業的其中一個優勢在於他們比純手機業者多了一個「擴大使用者體驗」的先天優勢;自家的NB、TV等設備跟智慧型手機之間有機會針對相關使用者經驗提出各家的見解與設計提案。

以Sony為例,他們以XMB(Xross Media Bar)的使用者經驗貫穿Sony的相關資訊、娛樂設備,舉凡PSP、PSX、VAIO、BRAVIA、X1、Cybershot等,皆可透過同樣的使用者介面與產品產生互動。有了這層皮,再提供簡易的資料共享操作行為,以接觸或非接觸的方式,使得聲音、圖像、影片、文件等資料得以在各種生活週遭的設備間分享與使用。

目前比較可惜的是新進入的廠家原本在NB、TV等相關產品上就沒有針對使用者經驗提出各家的見解,多數使用第三方開發的現成軟體。但在品牌的後援下,不管什麼時候開始做使用者經驗整合都「有所本」,而這個優勢也是純手機供應商所沒辦法跨越的。

要作使用者經驗設計要靠品牌後盾,而要作使用者經驗整合設計則需要能提供系列產品的品牌做支撐。Acer與ASUS在作「手機」的立足點上,未必有優勢,但在作「不只是手機的手機」上,其實比純手機廠更有先天的條件。只不過光靠推出各類產品不容易有縱效,各類產品間需要做串連才有加成作用;使用者經驗是一個可以考慮的串接因子。

2009/03/16

廣告:START YOUR WINDOWS PHONES


微軟(Microsoft) 3/11在Youtube上貼了一段廣告影片,影片中營造Windows Phone的使用情境。主軸是「行動上網」與「雲端運算」,這兩個概念將許多生活情境做串連,諸如照片分享、資料備份、即時通訊、導航等。片中相關文案如下:

START YOUR WINDOWS PHONES
Start keeping your stuff in the cloud
Shoot it here, see it here.
Be thankful for backup
Start taking the internet for a ride
Take the office with you
Check your balance while you check your look
IM your friends here, here, and here
Stop asking us for directions
Start making it yours
Get faces not just numbers
Start having choices
START YOUR WINDOWS PHONES



這一兩年一直在對老闆們教育「行動上網」與「雲端運算」的概念,試圖說服老闆們撥一些資源下來做相關開發,但始終推不動,可能是ODM的包袱,也可能是提案不夠吸引老闆。這支影片多少演繹了一部分的想法。

2009/03/12

APP Store 的三七分賬隨想

微軟昨日公布線上軟體商店Windows Marketplace for Mobile的定價方案,鼓勵軟體開發業者透過Windows Marketplace平台開發並銷售手機應用程式。微軟表示,軟體開發業者將能獲得70%的銷售額,與蘋果(Apple)線上商店提供的百分比相同。

自從Apple iPhone的 APP Store 拆賬模式成功之後,各家都陸續跟進:Android market、Nokia Ovi store、Palm等。Palm目前的拆賬比例還不知道,但很巧的是Microsoft、Android、Nokia這三個軟體市集的拆賬比都是三七分賬;提供服務平台的一方取營收三成,提供軟體的一方取營收七成。

Android跟Nokia的拆賬比是不是參照Apple我不知道,但「三七」這個「魔術比例」以前就很常聽到。閩南語裡面有一個詞彙叫「三七仔」,專門用來形容應召;部隊裡站沒站相的阿兵,我們斥責他站「三七步」;葉啟田的歌裏面,歌詞也是唱道「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

扒了一下網路,還真的找到許多三七分賬的例子:經紀人與歌手分賬、茶室老闆與坐檯小姐分賬、盜取網銀資料與盜領轉帳的分賬、助理與立委搞錢分賬…。當然,也是有一九、二八、四六、五五等等,但是在雙方勞務付出不均等的例子中,三七分賬還是最常見的。

我不認為每個三七分賬都經過精算。依我的解讀,那是一個雙方不經嚴謹計算而容易接受的心理門檻。很多時候定價能力比研發能力更為關鍵,價格雖然用數字的型態呈現,但是牽扯的不只是算數問題,很多時候是心理問題。

當超商訂出50元便當時,我認為那是考量心理門檻的決策,但後來量販店的39元便當,我就覺得是為了要硬槓市場前導的單純減價策略。市場先驅者的定價學問比較大,不知當初Apple所訂的三七分賬斟酌的是什麼。

行動通信設備衍生的隱私情境

早期的液晶螢幕視角不大,稍微偏離垂直面,亮度、對比就產生嚴重差異,導致品質不佳的視覺經驗。隨著技術的演化,面板的可視角度已經近乎全視角,視角已經不再是問題,相伴而來的反而是隱私問題;有些時候使用者並不希望跟閒雜人等分享「大視角」。於是各式防窺貼片因應而生;面板廠不斷地克服光學障礙,生產可視角大的優質面版,到了使用者的手上,他們又另外再花錢買防窺貼片罩上去,縮減可視角度。這是個有趣的現象:生產者跟使用者對於好的使用經驗認知產生落差。

表面上是可視角度大小的問題,但根本上是使用經驗的差異;使用者買防窺貼片並不是喜歡回歸小視角,而是在某些情境下他想要保留個人隱私,只不過他選擇了貼防窺片縮減視角這個簡單的方案。視角只是手段,隱私才是目的。畢竟視角大在視覺經驗上的確有它的優勢,否則過去十數年各面板廠不會在這個議題上鑽研。只是近幾年手機、輕省筆電等產品概念以及無線網路技術的普及,使得內容閱覽的行為機動化;內容閱覽場所的多樣化現象適巧突顯了個人隱私的重要性。

既然「隱私」是目的,那麼貼防窺片鎖死小視角顯然不是一個好的手法,如果能在需要隱私的時候很方便地切換「小視角模式」似乎是一個不錯的另案。去年Dell 在Latitude E6400上提供了一個利用軟體控制的縮減視角功能,使用者只要按一個按鍵就可以切換視角。LG 也在去年發表了一個14.1吋的液晶面板,同樣是透過按鍵可以將原本175度的可視角切換成60度。使用者取得這類技術預估的代價大概在50~140美元之間,以貼個3M 14.1吋防窺片要30~60美元來看,或許再過一陣子會有競爭力。

由於日本特化的手機使用情境,在大眾交通工具上瀏覽內容的情境相對較多,日系的手機例如Sharp也在部份手機(SH1810C、SH9020、WX-T923、WX-T930等)數字鍵下方加增功能鍵,提供一指切換防窺功能。

說到防窺的心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類似的現象:有些人不想讓別人知道他在讀什麼書,會用一張素面紙把書的封面包起來,這叫「防窺」;你無從猜起,保持好奇心。另外有一些人用別的書皮把書的封面包起來,例如用國文課本的封面把鹿鼎記小說包起來,這叫「誘導」。誘導你認為他是認真的學生嗎?不是,是誘導旁觀者認為他沒在看什麼特別的內容;給你一個「交代」,你就不會一直想窺探他究竟在看什麼,他就可以安心自在地看他想看的。最終也是為了防窺,只是手法比較細膩。以仿生心理來說,這個行為跟變色龍很像。

Dell與LG NB的防窺功能開啟後,旁觀者看到一片黑;Sharp手機,則是顯示靜態或動態的圖騰,皆屬於防窺功能的基本滿足。誘導的仿生設計或許可以在這個隱私議題上提供一些其他的靈感。

此外,從社會互動的角度來看,防窺的相對面就是防干擾。在台灣,我們受夠了那些在公眾場合大聲講電話的不肖使用者干擾,那是屬於聽覺的;他不介意被聽,但你被迫收聽。哪天你鄰座的乘客大剌剌地在大眾交通工具上看煽情動作片,他不介意被窺,剩下的就看你了。你糾舉他,說不定他還酸你:你不要往這邊看就好,你是抱怨看不清楚嗎?…

圖片出處:Sternlab.org

後記:Participatory Design Conference 2008 以織品為發想主題,探討現代人與電子資訊設備之間的互動關係,網站上有一些很有趣的發想,可以看看。

2009/02/26

卡拉OK的使用者體驗


英國抽樣2500名成年人,調查人類十大煩人發明,並於今年一月初公佈結果。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卡拉OK是最煩人的發明,榮登榜首。其它上榜的發明還有24小時體育頻道、電腦游戲、手機、鬧鍾、網際網路、筆記型電腦、MP3播放器、遙控器等。

沒去過英國,不曉得使用情境如何。看了一些網路媒體報導,在英國類似錢櫃、好樂迪這種隔音包廂並不普及,他們是比較像台灣早期的外場式卡拉OK,不想聽也會聽到。情況比較像現在台灣的家庭式卡拉OK,或是公園、郊外的那種露天卡拉OK,難怪是煩人第一名。

卡拉OK於1971年由日本音樂家井上大佐發明,發展了三、四十年,在亞洲地區對生活型態產生了很深的影響,起碼讓許多人在歌唱上找到自我。彷彿人人是歌星…也人人是「老師」(發幾張片就變老師)。

昨天看到兩個卡拉OK的「變形」,覺得很有趣。一個是日本Namco Bandai在去年東京國際動漫節發表的配音卡拉OK「Afrec」,去年底由日本卡拉OK公司XING將這個「卡拉OK聲優」遊戲取名為「ADR」,正式導入KTV店;另一個是協助將MV或偶像劇裡的男女主角變成你的臉的服務。


日本人很愛造字,「Afrec」是after recording的縮寫。操作時,機器會播放一段長30秒、有兩個動漫角色的動畫畫面,畫面下方有兩個動畫角色的對白提詞,在聽到機器播放專業配音演員的配音後,「配音員」可以開始為畫面上的角色配音,機器會自動錄下「配音員」的配音。配音片斷可以重播,很像現在網路上很常見的重配音KUSO影片。差別在於:唱KTV常常只有唱的人在賣力,其他人就忙著點歌;Xing擴充Joysound的周邊設備導入KTV,在KTV玩ADR似乎比較容易營造「共同體驗」的情境,而且比較不會受五音不全的襲擾。當然,也延伸了卡啦OK的使用情境。

至於變臉的這個服務,我覺得是在滿足「宅」的自我陶醉感,這是的訂製服務,不是及時的。必須先掃描消費者臉部的幾個角度,根據五官特徵標記點的對位,用後製的方法把臉部換掉,然後轉錄成影片讓消費者可以拿回去自樂;透過這個服務,你可以「看到」自己跟心儀的偶像對戲。當然,既然是透過後製,你可以要求把自己的五官做一些美容再貼上去,比方墊高鼻子、縮放嘴唇等。不知為什麼,我看到新聞裡的後製影片都覺得很好笑,很像前幾年大陸小胖事件的影片版。

這些服務在技術面其實沒什麼特別,但卻的確提供了一些新的體驗。體驗設計需要比較多需求的觀察,不見得需要「高科技」;很多都是針對自我實現的梗在鑽研。

Joysound官網

2009/02/11

MIT的Sixth Sense裝置實現電影關鍵報告場景


MIT Media Lab研究生Pranav Mistry展示Wear Ur World裝置,操作情境跟電影關鍵報告裡的設定很接近;可攜式的隔空操作介面,以下是他的情境模擬影片。我覺得把介面打在手上以確保隱私的這個想法很貼心,用兩手的食指與拇指框出取景範圍拍照也蠻特別的。除了它設定的情境外,或許把介面用抬頭顯示的方式投射在眼鏡上也不錯。


2009/01/22

Nokia與Securitas合作於歐洲提供Safe-2-Go安全服務

這是一個手機大廠異業結合的LBS相關服務案例。

2008年Nokia力推出多款GPS手機,今年Nokia與Securitas打算合作,進一步提供一個以GPS為基礎的安全服務,名為Safe-2-Go。這個服務的四大功能為安全協助(Assist)、人員找尋(Find)、區域監測(Zone)與人際交誼(Friends)。

安全協助:透過按觸手機上的一個按鍵,你可以與Securitas的警報中心連線,警報中心可以偵測出你是誰、你在哪、以及聯絡你需要聯絡的人。

人員找尋:透過手機,你可以查詢某個朋友當下的所在位置。

區域監測:你可以事先設定一個區域以及相關聯的人,當這些人進入或離開這個指定區域的時候,你會收到簡訊通知。

人際交誼:透過手機,你可以取得所有朋友所在位置的略圖。

這項服務預計於今年第二季末於瑞典率先提出。

當定位遇上通訊,如果你還認為GPS只能拿來導航、標註經緯度,那你就小看了科技整合的威力。另一方面,科技遇上個人隱私要怎樣取得平衡則有待觀察。

相關聲明:Nokia and Securitas to cooperate in bringing security services into mobile devices

2009/01/21

節能設計衍生的情境思考


Sony推出新款節能液晶電視(LCD TV),透過內建感測器感應,只要人一離開,影像就自動關閉,節電時間可設定為5~60分鐘,強調可節省不少電費。

在環保節能的風潮下,原本在資訊、家電、可攜式產品(PC、NB、Mobile phone、錄放影機等)強調的省電機制漸漸地也移轉至所有消耗能源的產品。「不使用就關掉」的觀念不是新鮮事,但定義「不使用狀態」是有趣的議題。如何讓開開關關的機制不造成使用不便以及元件損耗是一門學問;節能包含能源、資源與效能,如果只考慮省能源就斷然犧牲其他兩個要素,似乎不是很明智。

怠速熄火(Idling stop)是最近台灣也很爭議的一個例子。「機車紅燈怠速擬強制熄火」對還是不對要看提出強制的背後考慮了什麼,一方面機件為因應頻繁的發動、熄火需有相對的設計,例如Mazda的SISS。一般機車引擎是標準比較低的燃油系統,適不適合這樣操,有待商榷。另一方面除了熄火之外,減少怠速時機或許也是另一種減少空污、油耗的思維,那麼交通號誌的連鎖機制是不是也是一個檢討的重點?

類似的開關議題在"何時關閉手機觸控面板感應"也常被討論。這個議題一開始不是為了節能,而是因為解決誤觸;講電話時,講著講著觸控面板不小心碰觸到臉電話就掛了。針對這個部份你當然可以定義電話一撥通觸控面板就失效,但有些人就是會在通話過程中操作其他應用程式。再者如果你把硬體按鍵全都拿掉,那豈不是掛不了電話。又有人認為電話貼到耳朵的時候就關掉,這主意不錯,至於你怎判斷它是貼近耳朵而不誤判,那就得回歸到情境定義。

從單一訴求點出發,很容易有盲點,換個角度從情境的角度進行探討時,除了比較有機會比較衍生的相關問題之外,也比較容易釐清問題核心並尋找解決途徑。做互動設計要做的功課真不少。

2009/01/14

2009/01/13

Toshiba 3D gesture


這次CES Toshiba把人因介面換成3D的,感覺效果比較花俏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