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16

動手、動口?不如動眼:Nokia Mixed Reality


Nokia研究中心發表了一段影片,揭露Nokia的未來科技願景,名為Nokia mixed reality。包含了一副具眼球追蹤功能的眼鏡,提供瀏覽及選擇功能;一對無線耳機,提供立體音效;一只觸控手鐲,用來找尋及取得媒體。

2009/09/12

重新定義自拍使用情境


你有沒有覺得很多人婚宴上的成長過程影片中,童年階段的相片爸爸始終缺席;因為爸爸始終在相機的後面,自然而然沒有入鏡。現在傻瓜相機越來越聰明,要找到會拍照的人很容易,全家福的照片也變得比較多一點。

Sony出了一款Party-shot (IPT-DS1),這是一款數位相機底座,搭配特定相機的臉部自動對焦功能,可以自動左右旋轉、上下擺動、搜尋人像;這個裝置重新定義了自拍的使用情境。因為沒有“人”在拍照,所以不用憋扭地看鏡頭;因為隨機持續拍照,所以入鏡的人玩自己的,相機拍它的,人物構圖可能比較“生活化”。

套句廣告詞: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Sony Party-shot官網

安全才是兩點之間最短距離


New Zealand發明家Grant Ryan採用復古大小輪腳踏車的樣式復刻,打造出YikeBike。這是一款可折疊式的電動交通工具,讓你能在市區中移動。

總重9.8公斤,電子動力,電子煞車,時速20公里,充電一次30分鐘可行使10公里,最大載重100公斤,收折起來只有67×56×12公分,非常小。要價折合台幣約16萬,價格也是頗驚人。

影片看起來是很輕便悠閒,但是他的騎乘方式讓我覺得很像在耍特技,沒有安全感;特別是下坡的時候。

YikeBike官方網站

2009/07/30

Green Will 國際設計論壇

8月21日在光寶大樓國際會議廳將舉辦一場Green Will 國際設計論壇,邀請ICSID、Red Dot、Icograda、IFI等相關單位的重要人士與會闡述綠色設計。這是免費的論壇,有興趣的人可以上網報名。

活動網址:http://www.boco.com.tw/greenwill/01.htm

2009/03/23

使用者經驗整合設計

Sony Ericsson於2/15在MWC 2009上發表Entertainment Unlimited的公司策略。這個策略主要包含以下三個主要方向:

整合娛樂體驗,將Walkman的音樂體驗、Cyber-shot的影像體驗、Java遊戲及簡訊等與應用程式和服務整合在一起。

擴大娛樂體驗,將行動電話與家中的其他裝置,如電視、個人電腦、音響系統等設備結合在一起,使得手機上的娛樂內容可以方便地在各種不同設備間共用。

融合通訊與娛樂體驗,透過與網站應用以及Sony Ericsson的PlayNow音樂服務結合的方式,以創造更多樣化的內容分享模式。


簡單來說就是做三件事:整合各種娛樂相關的使用者體驗到手機上、連結手機的娛樂體驗到生活周邊設備上、以及透過網際網路的途徑,擴大娛樂分享的範圍。這個策略不算新,但是真的落實第二、三項的公司其實很少。這點Sony算是做得比較深入的。

設計的價值很大的一部分來自於整合:整合內容、整合使用者經驗。今年有些資訊廠家跨入智慧型手機,例如Acer、ASUS等,這些廠家跨入手機業的其中一個優勢在於他們比純手機業者多了一個「擴大使用者體驗」的先天優勢;自家的NB、TV等設備跟智慧型手機之間有機會針對相關使用者經驗提出各家的見解與設計提案。

以Sony為例,他們以XMB(Xross Media Bar)的使用者經驗貫穿Sony的相關資訊、娛樂設備,舉凡PSP、PSX、VAIO、BRAVIA、X1、Cybershot等,皆可透過同樣的使用者介面與產品產生互動。有了這層皮,再提供簡易的資料共享操作行為,以接觸或非接觸的方式,使得聲音、圖像、影片、文件等資料得以在各種生活週遭的設備間分享與使用。

目前比較可惜的是新進入的廠家原本在NB、TV等相關產品上就沒有針對使用者經驗提出各家的見解,多數使用第三方開發的現成軟體。但在品牌的後援下,不管什麼時候開始做使用者經驗整合都「有所本」,而這個優勢也是純手機供應商所沒辦法跨越的。

要作使用者經驗設計要靠品牌後盾,而要作使用者經驗整合設計則需要能提供系列產品的品牌做支撐。Acer與ASUS在作「手機」的立足點上,未必有優勢,但在作「不只是手機的手機」上,其實比純手機廠更有先天的條件。只不過光靠推出各類產品不容易有縱效,各類產品間需要做串連才有加成作用;使用者經驗是一個可以考慮的串接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