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兩點半」上面發了一篇轉載文章,名為「有關設計及設計師包裝的十大現象」,提到一些有趣的設計師心結(現象),有點嘲諷,但卻也不失幾分真實,讀了讓人會心一笑。我挑幾個,詳情請參考原文。
2012/05/18
有關設計及設計師包裝的十大現象
Facebook的使用者行為研究
![]() |
2012/02/21
照顧「不使用」的UX也是設計(商機?!)
Pure Loyalty Electronic Device Storage LLC
這支影片點出了一個有趣的使用者經驗思考面相。當我們在做設計時,我們專注於要透過這個設備或服務提供使用者怎樣的體驗,然而,在這個影片中,點出一個有趣的觀點:當使用者因為持有這個設備或服務時,如何面對被禁用的情境?而影片中的這家公司正式真對這一點,發展出他的營運模式:因為學校禁止學生在學校使用手機,因此他們在校門口提供「一日存」,幫學生保管手機,下課再取回,收取小額的租金。
這是一個有趣的設計思考觀點,一方面我們替使用者設想好的「使用」經驗,另一方面,當這個設備或服務與社會規範、安全規範等情境相抵觸的時候,使用者「不使用」的體驗又是甚麼?感覺上,設計了一個設備,但使用者卻遇上不能用的情境,感覺要因應這個好像是個很負面的思考方向,但由影片中這個例子來看,它卻帶來了另一種商機。
緊貼著商品使用的狀況,做些週邊設備是一種Product+的思考,例如Apple相關週邊商品。然而,轉個方向照顧商品不使用的狀況,也是一種「+」;因為你轉向了,所以「-」變成「+」。例如影片中的存手機、停車場、乃至於託嬰(不使用?!)都是同樣概念的衍生。
盲人點字輸入
BrailleTouch Helps Visually Impaired Users
幾年前做過一個用手機數字鍵盤做盲人點字輸入的輸入法設計,當時設想的握持方式是一手握持,另一手輸入。影片中這個概念則是利用手機觸控面板,雙手拇指及小指做握持,其餘三指分別同時負責輸入點字碼的左右三點組合,感覺上輸入速度比較快。
2012/01/10
換個本位來思考
Ergonomidesign - The Future of Integrated Health Care 2015
這是一段由Ergonomidesign製作的影片,講述她們對於當下科技及資訊產品應用在生物醫療領域的未來趨勢的看法。
習慣了硬體製造商的思維,我們常常在已經有了一個硬體規格之後,以這個硬體規格為中心,不斷地附加可能的使用情境以及功能上去,但基本上他是平板就是平板、是手機就是手機,這個不能變,超出的產品規格定義的範疇就會變成不是我們該做的產品。
有時候換個思維角度,從內容服務的角度來看,想清楚要提供的服務是什麼、對象是誰,然後從技術、產品市場上找相襯的硬體跟技術進來;硬體規格可以換、硬體也能換,就是不要忘了你要對誰提供什麼服務;這個不要忘了就好,其他都不是限制。
有時變換一下思考原點,有助於腦袋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