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25

跨界的UX設計

Samantha Starmer 的「DON’T BECOME A DIGITAL DINOSAUR: DESIGN FOR THE SPACE BETWEEN」文章中提到一個UX議題:「跨界的體驗整合設計」;跨越時間、跨越設備、跨越界面、跨越空間。

在沒多久以前,UX專注於分析單一系統的「使用者體驗(User Experience)」。設計對象可能是一個網站、一套軟體、一個設備,考慮使用者在系統內的體驗一致性、使用性等議題。很快地,個人行動網路設備的普及穿透了系統的封閉性。單一系統的考量已經無法涵蓋體驗的完整性,有太多情境導致使用者體驗中斷,而多元的使用情境也促使使用者由不同的途徑達成目的。

Customer Experience
這篇文章中提到一個辭彙:「Customer Experience」 ,我想多數老闆(商人)在意「消費者」更勝於「使用者」。好的消費者體驗意味著確保消費者順利掏出錢來消費;而使用者多半意味著他已經在使用產品,好的使用者體驗只是錦上添花。

從消費行為的角度也比較容易說明體驗中斷與跳脫的現象:很多消費者在網路上收集產品資訊,但在實體通路消費;有些亞洲地區的消費者在實體店鋪消費,卻從手機付費;有些消費者白天在辦公室透過筆記型電腦下單,晚上則在車上透過手機查詢訂單處理狀態。

Integrated Experiences
要確保消費者體驗的確不再是固守單一途徑可以應付的;消費者會全天候地透過不同的網站、應用程式、裝置、以及服務與公司/品牌互動,而使用者的使用背景(Context)也更加多元,UX設計不應再將UX局限於單一的設備、界面、時間、以及空間。「整合」與「跨越界限」是將設備與其他要素及實體環境連結在一起的重要課題。

Design for the 'Space Between'
文章中提到,實體與數位環境資訊不同步是跨界首先遇見的問題。實體標價與網路標價更新速度不一致、官方網站資訊更新跟不上社群網站相關資訊變化等,消費者不再全由官網首頁與企業互動,消費者可能由Twitter、Facebook、QR code等途徑與企業的任何資訊片斷做互動,資訊不同步將會對消費者體驗的產生負面影響。

Information Scent Across Touchpoints
當所有狀況都在做不同的排列組合時,消費者經驗該怎樣透過設計達成一致?作者強調資訊架構(Information Architecture)一致。這不是一個新的觀點,但怎樣在不同的設備、不同的界面、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環境下建立資訊架構的一致性挑戰性的確更大。

在台灣,UX的內涵非常分歧,在很多公司的高層心中, UX 等於 GUI,有些也直接與 icon design 劃上等號,多數UX設計的標的都專注於網站以及應用程式。從消費者體驗的角度切入,或多或少可以讓僵化的思維開闊些,實務推行上的環境教育還有待時日多多努力。

<原文連結>

沒有留言: